海尔产业金融医疗事业部井光超:产业资本服务医疗的产融共创式样本
同情共理,是每一位医疗健康从业者带给这个行业最好的礼物。
作为海尔产业金融医疗事业部总经理的井光超并没有医学背景或者经历,工科专业毕业却阴差阳错一头扎进医疗领域的他,对于这一行感知越多,就越发有一种责任在肩的感觉。医疗服务在眼下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供需错配,矛盾重重的领域。
过去十年时间里,井光超跑遍全中国几百家医院,大部分是地市县的基层医院,看惯了人满为患,看够了人间疾苦,他总在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
渐渐地,他发现这不再是脚步频率的变化,而是心态的变化。为医院踏踏实实做好诸多基础服务,进而能够帮助更多的病患,已超出了一份工作或者职业的意义。
“这是可以成就我,可以一直做到老,有益病患、有益社会的大事业,服务医疗行业就是服务病患,就是服务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井光超深以为然的是,越大的事业就越会有大的争论!
医疗一直是关乎民生社会的行业,如今逐渐走向开放,走向市场,成为具有国家战略要义的产业,必然也需要从多元化的视角重新解构一番。
然而,医疗这个封闭已久刚刚打开门缝的行当,站在门里门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色。一边是行内人面对市场开放的懵懂,一边是行外人面对机会急于淘金的莽撞,两边人却也都莫衷一是。
这景象很容易让我们陷落进二元思维当中,彷佛医疗行业的开放就必须经历理想情怀与商业资本之间的猛烈对撞一样。
难道没有其他的、更平滑的路径,能让情怀与商业之间互相沁润,互为背书呢?踏进医疗行业十年后,井光超愈发觉得“通过一些外界的力量,是可以帮助医院做得更好”,这件事很有意义!
与《多肽链》对话的过程中,这位非典型的“理工男”用带有温度的叙述,表达他眼中所见的中国医疗,用极其理性细密的语言描绘他心中未来医疗的理想国。
壹丨角色感
如果你不了解一个行业,那你就无法为这个行业去做事。
刚刚踏进医疗行业的时候,井光超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跑去医院,接触医院的院长们。而顺着医院管理者的视角,他把医院“拆解”开来:
“一家医院的价值输出是靠其业务部门,底下有医疗、医护、护理。然后是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围绕业务部门做服务。或者,我们也可以把医院看作是一系列不同功能的科室所组成的。”
渐渐地,深入到医院各个部门或者科室当中,井光超会去看它们的功能,去了解诊疗科室是怎么运作的,检验、影像等辅助科室是怎么运作的。
“当你看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里面蕴藏着非常多的可以提升的空间。这是可以通过一些外界的力量,帮助医院做得更好的。”
“半个医疗人”,这是井光超给自己的行业角色设定,如此既可以“从圈子内部来看医疗服务的发展问题”,又可以运用圈子外的资源来解决现实的行业问题。
实际上,这也是其身后海尔产业金融于医疗健康行业的角色感。
以产业思维和金融服务,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从字面义上来理解井光超所带领的海尔产业金融医疗事业部的定位,很容易懂。
但产业思维、金融服务要如何赋能医疗,这是个宏大的、系统性的命题,
“回到我们做得这件事情来说,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把医疗分成两类: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海尔产业金融更多时候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做服务。”
在井光超看来,这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公立医疗机构没有机会。
公立医院仍然是医疗服务的中坚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公立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建设,让老百姓不再拥挤到北京、上海来看病,这就是个非常大的市场机会,类似的机会其实还有很多。
但对于公立医院的金融需求,银行信贷、各种投融资机构的投资,加上政府的财政补贴,实际上相较而言是比较饱和的,公立医院并不是最需要金融的一个群体。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是海尔产业金融选择更多为民营医疗机构服务的一个出发点。
“民营医疗机构也就是最近3、5年才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因为它们更加开放、灵活,更容易优化生产关系,民营医疗体系将带来整个医疗行业更多想象空间。
医疗服务的核心资源在于人。公立医院受制体制局限,很多优秀人才困守旧局而不得志,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却始终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局面。
倘若民营医院能成为市场中的“活水”,那么自然而然,医疗行业中的人才资源就会流转起来,从而更加高效的为全社会输出更好的医疗服务。
贰丨大变革
“过往,很多人都在说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但现在看来,如果民营医院仍坚持这样的定位,我觉得真就有问题了。”
井光超认为,中国医疗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从趋势性的市场预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未来可能会有50%的常见病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可以解决”。
现行的一些政策也在向这个方向驱动,比如这两年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的家庭医生签约制,以及互联网远程医疗的相关配套政策落地。
而除去上述50%之外,还有约35%的常见病患者可以通过做一些基础检查,就近选择有相应设备的社区医院或者大一点的门诊就可以解决。
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以往100%的人群,将只剩下15%左右需要去二级及以上的医院。大医院的门诊部还会门庭若市吗?
“我觉得这个变化很快就会到来。”井光超认为民营医院应该对自己的定位要重新审视,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考虑未来发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