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的两会议案建议和提案梳理,这10个医疗方向值得关注
1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立法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由国务院在2003年5月9日颁布并于当日起施行。不过,这部行政法规与上位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在衔接落实上存在不足。
在不属于垂直管理的体制下,信息在纵向传递过程受各级政府的决策制约或限制,很容易失真,甚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建议被忽视,导致相关部署延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对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不足之处应尽快予以修订,为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
目前,国家已启动相关领域的立法流程。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今明两年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
2建设完善的防疫信息网络和平战结合的防控体系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向两会提交了五份提案,多数都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包括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
沈南鹏的提案认为,目前国家传染病应急系统存在感染科人财物缺乏投入、人才流失严重,院感防控准备不足、技术能力薄弱,医疗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不足、平战转换薄弱以及疫情防控信息传递不足四大瓶颈,亟待突破。
他建议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预防能力;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凌锋则提出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上到天、横到边、纵到底”的疫情预防防控体系和“三转换”的卫生健康体系。
“上到天”是要能够有直接向国家领导人汇报疫情的信息报告机制;“横到边”是要从口岸卫生检疫一直到社区的卫生防疫都要波及到;“纵到底”是要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卫生体系。“三转换”的卫生健康体系具体则是指平疫转换、平战转换和平灾转换。
针对疫情中暴露出来因为机制的原因导致疾控中心作用难以全面发挥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董小平建议,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暂时赋予上级疾控部门一定的行政权力调配资源。同时,还要在机制和体制上打通疾控与医院之间的信息联通。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坚持平战结合”,既要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发展。
3增强各级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
早在疫情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就提交议案,呼吁扩大传染病医院规模,配置足够的医护人员,实现“平战结合”。
议案的背景是我国传染病医院床位的紧缺——按照1个/万人的传染病医院床位标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无法达标。
蔡卫平认为,相比利用普通医院传染病科室治疗传染病,扩大传染病医院规模进行传染病集中救治可以最大限度节省医疗资源,同时,可以减小对其他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的冲击。
各地有必要将传染病相关的医疗资源集中起来,加大传染病医院规模。传染病区域的病房设置可按重症病例、确诊轻症病例、疑似病例分区建设,配备不同设备设施。并大力引入远程监控设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减少密切接触机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组织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大量防控工作,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欠缺,成为了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就提出加强基层公共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的建议。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安阿玥也建议保证公立医院的编制,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发生改变。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依据地区差异、规模差异及所发挥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调整公立医院的编制数量,使编制数量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医护人员队伍稳定化,让公立医院这支队伍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医疗铁军”。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的提案与之类似,提出要建立以省级储备为主、各市县储备为辅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机制,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区域布局,在省市县三级按地域分布和人口数量建立综合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进行统一调度。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丁列明则从应急救援体系的另外一个方面入手,提出由国务院领导牵头成立国家癌症防治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和综合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特别是应该筛选一批疗效确切且患者急需的靶向抗癌药等治疗药品,纳入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事件,这些药品与救灾物资能统筹纳入应急救援体系,保障癌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加速疫苗研发和保证疫苗安全
疫苗可用于疫区高暴露风险人群的主动免疫,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以及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并具有长期的保护效果。作为彻底解决疫情的可能手段,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进度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我国应该尽快启动相关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优化试验方案,争取做到试验研究与疫情防控有序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则建议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保障疫苗接种安全。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疫苗运输,流程追溯以及安全接种等各个环节的短板问题,做到拿不错疫苗、打不错疫苗,全程可显示、可追溯,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疫苗品牌,使公众放心安全地进行疫苗接种。
5结合“新基建”引入新技术为医疗信息化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共提交了七份书面建议,其中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提案包括产业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生获得感等热点问题。
马化腾建议我国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国家战略,重点研究推动新基建、包括医疗在内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科研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快推进云计算等新基建,以“数据中台”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等一系列措施。
他还提出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的建议,从而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技术性减负”。同时,实现患者关系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技术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就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把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列入医疗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明确总体思路,重点发展建设。
其次,我国应该加快建设“数字家庭医生”平台,构建居家医疗物联网(IoMT)解决方案,加快建立社区医疗智慧网格平台,推进分级诊疗和应急医疗管理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建议,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
针对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对重特大流行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能力。
通过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病患大数据分析中心”,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动态研判生化数据、医学影像等关键信息,确立苗头性问题,并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的机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