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征途

03支付企业的海外征途

近年来,由于境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支付机构出海渐成趋势。

阿里这边,蚂蚁金服在亚洲和欧美的出海战略有所不同。

在亚洲主要是“技术分享+当地合作伙伴”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当地版支付宝,使这些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快速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早在2015年2月,蚂蚁金服就在印度打下一个重要楔子,收购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模式类似的Paytm,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之扶植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蚂蚁金服国际事务资深总监郏航曾表示:“本地合作伙伴往往更了解当地监管、当地经济情况和金融相关行业发展背景。发展中国家的监管政策变化可能比较多,我们需要及时应对和做出调整,确保合规。”明确指出了在当地直接对接商户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成本和投入难以把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市场也过于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当地合作伙伴的需求是呼之欲出的。正是由于这一客观现实,也给了诸多对接当地的辅助型公司的生存空间。

而在欧美澳新与日韩泰等中国人出境游热门地,则主要是“跟随出境游客脚步,同时服务当地商户和中国游客”的模式,让中国游客在这些国家不用再兑换外币,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一过程的实现则需要借助于聚合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第四方支付”。

一开始我们提到的RiverPay便是这一领域内的佼佼者,他们存在于第三方支付与商户之间,通过自身的技术开发和商户资源,对接商户与第三方支付企业。RiverPay的智能支付及清算让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轻松支付人民币,而商户则可以美金、加币、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收款。

相比国内支付行业千分之几的微薄利润,跨境支付业务通过币种间的汇差获得的利润率可能达到2%到3%。这一现实也进一步加快了阿里移动支付的海外之路。

再来看腾讯集团。

在用户数量上,微信因其强社交属性在国内早已成为装机必备的国民应用,作为第一个突破10亿月活的应用程序,在活跃用户的数量上一直遥遥领先。

但2018年5月,阿里的Q4财报公布显示,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已达到8.7亿。随后,9月份时支付宝再次公开其用户数量,表示又新增了2亿用户,这意味着支付宝也紧随其后,成为又一家突破了10亿人大关的应用程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阿里Q4财报,支付宝的8.7亿活跃用户中,中国用户仅占5.52亿,这与微信的活跃用户几乎全部来自国内有着极大不同。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基因差异,社交起家的腾讯相较电商起家的阿里,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天生就处于劣势地位。

另外,由于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会对当地的社交软件企业构成心理压力。这也对腾讯集团的海外征途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据一位蚂蚁金服的高管透露,在韩国,蚂蚁金服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的Kakao,腾讯占股10%,但最终选择和蚂蚁金服合作支付业务,“中国周边国家的社交软件企业对微信会有戒心,这也是我们能和kakao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尽管如此,腾讯却从未停下对海外支付探寻的脚步。腾讯的海外支付市场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时年腾讯向俄罗斯Digital Sky Technologies(DST)集团注资3亿美元,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DST集团则是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和打车应用Ola的投资方。

2015年底,腾讯进一步加快了海外支付的布局,微信支付直接宣布向境外商家开放跨境支付功能,即微信用户跨境购物无需再兑换外币,只要结账时让收银员扫描微信钱包中的二维码,输入密码即可实现人民币支付,而系统将自动用外币与境外商家结算。如今已经在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覆盖并普及。

除了两位巨头,诸多小而美的辅助型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地填补着空缺地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是以RiverPay为例,其最大的技术优势是拥有自主研发的POS机和支付系统集成技术,在无需改变商家内部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与市场上80%的主流商家ERP系统对接,同时可兼容海外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

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细小的点,但这一痛点的解决极大促进了中国移动支付巨头和当地商户之间的对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结工具,那海外商户如果想接入支付宝和微信,那就需要先更换一套系统。对成熟的高端商户而言,这其中的成本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旧系统中沉淀有诸多有价值的数据,另一方面则是新系统的接入还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除此之外员工的熟悉程度也是一大隐性成本。

而RiverPay的出现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让移动支付的出海征途变得更加顺畅。

以上,我们分别以阿里和腾讯集团的海外发展及战略路线为讨论主体,同时讨论了辅助型科技公司的现状,旨在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中国支付企业的海外征途。

但与各家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海外支付领域中仍有一些阻力现实存在着。除了上文提到的信用卡使用习惯,据金融法律专家、香港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华纳预测,中国互联网巨头要拓展海外市场,各国监管制度的不统一或成最大障碍。从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到大数据处理,在没有统一主管机构的亚洲,必须做到符合各国和地区各自不同的监管制度。

另外,中国的应用程序存在遭到中国政府审查数据的可能性,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此抵触感很大。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主管詹姆斯·劳埃德认为,“(电子结算在中国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期待值较低。向海外移植并不容易”。

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说明的那样,“新生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方向的移动支付必将找到适合的方式,或是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或是加强信用背书,或是增加数据保护的透明性,以良好运转的商业社会为基础,通过种种优化途径,解决一个又一个痛点,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服务更多居民,达成更方便的移动支付。

04大数据切入生活,全球视野强化金融服务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移动支付的业务除了可以使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之外,该业务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战略价值,那就是消费数据的产生源头。

大量的消费数据沉淀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分布、消费偏好将对商户企业起到强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

而另一方面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数据则意味着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推荐,将节省大量的筛选时间。

事实上支付宝现在也不是纯支付平台,在游客出境旅游的过程中也会针对性地发出很多海外购物的优惠以及网红店之类的信息。这种“导流营销+支付”的一站式模式是未来趋势。据了解RiverPay也在着手准备相关工作,在其商业规划中,除了最大可能满足华人在境外的支付需求,还将凭借从支付场景积累的交易数据,为商户提供包括会员管理、用户画像与分析、目标消费群体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精准营销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一站式“支付+营销”环流平台。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消费数据的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海外支付更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还会越开越大,这展示了我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进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针对这一新的开放特征,必须强化面向全球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以及海外支付、结算和清算等服务,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国际金融要素配置资产的开放场所,形成与我国经济影响力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影响力。

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需求下,海外支付的服务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IT爆料汇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