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离改变四五线城市还差得远
“小城居民生活正被互联网逐层渗透。”
每年春节,北上广深弄潮儿返乡之后,类似的感慨都呈现集中爆发之势。远有移动支付普及,近有社区拼团兴起,众人笔下的改变固然存在,但在此之外不容忽视的是,与一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尚存在诸多难以渗透的角落。
医疗行业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尽管不少医院上线了自助系统、线上就诊平台等一线城市才有的配置,看起来也算是搭上了互联网+医疗的东风,但也仅限于此。
“只能看不能用”的在线就诊平台
互联网+医疗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即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具体来讲,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
其中有不少已经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就医之中,譬如通过医院内放置的自助服务终端进行挂号、预约、缴费等操作;再如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平台等查询就诊信息;又如地方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支持下的资源互通、电子病历共享。
在老家四线小城的市人民医院,笔者刚进大厅便看到一些稍显违和的元素。
人工窗口大排长龙,旁边竖着一张一人多高的海报,上面写有详细的微信公众号自助就诊操作指导,并明确标出了“不跑腿 不排队”。如此之醒目,让人不注意都很难,但为何就是不见有人从排队的队伍中左移半步,掏出手机扫一扫?
在亲自扫码、绑卡、实名认证之后,疑问也随之解开。原来,在就诊过程中,虽然电子就诊卡宣称可以实现挂号候诊、查询缴费等操作,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实体就诊卡要更为方便快捷。
比如挂号环节,医院并未采用电子叫号,而是将实体就诊卡放在医生桌前依次刷卡叫号,使用电子就诊卡就有可能会出现等候半天却没排进队中的意外情况。并且,目前该在线就诊平台也仅支持简单的查询和引导,其他更多服务和功能都暂未开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该医院电子就诊卡与实体就诊卡之间信息并不相通。同一位患者的两张卡都可以绑定到在线就诊平台,但是,两张卡中的诊疗记录、缴费记录、费用清单、电子病历等信息相互独立。
这与一线城市的医疗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以北京地区为例,利用京医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工具,各大医院不仅都建有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体系,有关部门还在2015年开始建设实施电子病历共享工程。
2018年8月份,北京市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已有30家试点医院实现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已采集门诊就诊人次近亿人次,住院就诊人次两百余万人次。
电子病历共享能够带来便利显而易见。患者如果转诊,在任何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医生都能够看到患者之前的就诊信息。而在多数低线城市,医院内部都尚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加之当地缺少相应的全面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共享无从谈起,电子诊疗卡和在线就诊平台也因此成了“只能看不能用”的花瓶。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