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窠臼 信息化成就上海智慧海关
从眼观手查到智能审图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增长,一方面海关传统的人工开箱查验模式弊端显现——耗时长、费用高、易出现货损等;另一方面,走私犯罪猖獗,海关提高监管科技水平,有效遏制走私迫在眉睫。
面对现实需要,国家正式批准海关立项“H986工程”,研发适合海关监管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
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查验方式,H986通过透视分析系统机检图像就能发现集装箱、车辆等运输设备内的货物、暗格以及违禁品。
设备研发成功后,最初投入查验现场应用的10台H986,上海海关就配备了两台,为海关查验领域带来一场大革新——既“管得住”又“通得快”。
从眼观手查到H986大型集装箱/货柜车检查系统,如今上海海关建立了一套查验系统。高融昆介绍,通过优化实货监管,推广应用“智能审图”等新技术,2018年,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50%以上。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打击走私犯罪
1996年浦江海关入驻上海国际航运交易所后,上海海关尝试突破原有分工,为方便企业出口报关,无论哪个海运口岸出口货物,均可在航交所办理,谓之“大通关”。
1997年,上海海关根据海关总署建立现代海关制度要求,主动探索通关作业改革,1999年,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纳入通关作业改革,上海关区31个业务现场实施了新的通关作业模式,国际贸易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但2000年3月间,英特尔公司向上海市政府投诉并建议,希望缩短口岸滞留时间。究其原因,光海关一家改革还不够,口岸各单位要一起改,由此诞生了具有首创性的通关模式——空运直通式。
这一模式后来被视作上海大通关工程的一个突破口,间接推动了上海电子口岸建设。
目前上海海关正在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支点,探索建立智慧通关新模式,打造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新引擎。高融昆说,这可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控制监管的终极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