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可能是理解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窗口!
01
切中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自提出以来,建设理念、建设路径、未来图景各不相同。
19 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效应刺激人口和产业向中心迅速聚集。
20世纪末,信息化技术进步增进了沟通和工作效率,人口与企业向更宜居的郊区迁移,导致城市逆中心化发展,而 21世纪的移动互联网使城市结构进一步向多中心演变。
这几年来,中国的智慧城市进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开始逐渐被普及。
华为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中就对智慧城市的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讲述了对未来城市形态的设想,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参考框架、评价模型和技术方案架构,并介绍了深圳作为智慧城市典型的成功建设和运营经验。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未来城市将是一个各系统生长、融合、迭代的生命运行体系。这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形态,也是当前城市进行智慧化的原因。
今年11月,华为企业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提到了“城市智能体”的架构,在他看来:
不应该过度强调某一层(如大脑)的功能,而是需要从整个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入手,交互、连接、中枢和应用都需要智能化。
“智能”代表了城市的智慧化决策能力,表现为城市各系统与各端侧皆具备自主意识与交互能力,通过自行决策进行城市管理;
而“智能体”意味着城市不应只具备思考决策的能力,而是懂得对生命整体进行全局性管理,具体表现为城市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顶层规划,城市各应用也基于此协同运作。
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则是:
感知:全场景感知交互
思考:全环节智能决策
共生:全要素协同推进
成长:全触点体验运营
深圳通过建设“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全市60个委办局、400余个核心业务上云,并实现市、区两级云平台管理,增强城市公共服务。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城市智能体理念:
赋城市生命体以智能,使城市系统与应用、平台、终端四者在数字空间内统一拉通,对物理空间进行调度管理。
02
开放的城市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开放的理念作为支撑,深圳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个条件。
要知道地方政府积极策划和推动一系列基于地方的城市发展战略,像经营企业一样来管理城市,把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等放在重要位置。
这使政府独自管理城市的“大政府”管理模式开始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共同管理城市则成为了现在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新模式。
从整体全局看,首先要理解智慧城市并非是规划而出的,政府和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城市视为是“生命体”。未来城市是各系统生长、融合、迭代的生命运行体系。
我们可以从文化、政策以及治理思路三个层面去解读:
从文化上看,深圳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具备创新探索的精神。文化积淀既让深圳这个城市有着足够的底蕴和包容度,也让这里成为孕育新理念的温床。
从政策上看,决策层今年让深圳获得了一份政策“礼包”:具备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为未来探索完善商业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治理思路看,深圳一直强调服务就地解决的设计规划,其目的在于分流中心地区城市压力有关。
这与深圳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去中心化网络中形成了适应市民需求的社会氛围相关。现有的应用层大量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展开,根据当地社区特点和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形成了”智慧化定制服务“。
再落到现实层面,只有顶尖的巨头企业才具备成为城市管理合作者的能力。
深圳因其开放、包容的城市理念吸引了一批企业,诸如华为、腾讯、平安、万科等知名企业都扎根并成长于此,与深圳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也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