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深圳创新密码”:惠州的跟进
三
2021年,惠州市在其石化产业已经比较稳定发展的同时,表达了想要重振其电子信息产业的雄心。
2021年1月,惠州市出台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作措施”的文件,提出到2025年,以建设“全国5G泛智能终端和零配件制造基地”为目标定位,将惠州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产值规模超过6500亿元。
2021年11月,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确认打造珠三角东翼新增长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确立“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战略。
所谓“2+1”现代产业集群,即指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培育生命健康产业。
所谓“3+7”产业园区,即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其中,“3”是指优化提升3个国家级园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7”是指聚力建设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
惠州政府如此表现出近年少见的战略清醒,是值得肯定的,其对产业政策的清晰梳理,也甚为难得。但是正如我在《从珠江口东岸ICT产业链视角看待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一文中所提出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江口东岸ICT产业链网的组成部分,而且并不是这个生产网络的主导者角色,而是跟随者、生产者角色,不能脱离这个网络来谈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珠江口东岸这个世界级ICT产业链目前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和价值链重组的挑战,或者说,全球ICT产业链面临的两大变局:其一是美国主导的中美科技“异同”(欧洲、日韩台等很可能也加入进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ICT产业链,极有可能的是全球ICT生产网络分割成“中国生产网络”和“非中国生产网络”两个部分,外资企业(包括台资)为非中国市场生产的部分将做出选择;由政府主导、依靠国企的中国价值链将加速形成。其二是在ICT产业链中,智能手机这个过去10年里最大的增长发动机正在降速,热点正在向AI、智能汽车、物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扩散,新的增长发动机正在浮现之中。
这两大变局对珠江口东岸带来的影响将会很大。原有的链主企业正在进行各自的产业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它们也要因应“中国生产网络”的运行逻辑的巨大改变,调整自己在国内的生产布局。珠江口东岸地区由于核心引擎深圳的成本过高,导致整个产业链从核心高成本地区流失,在未来的“中国生产网络”中可能面临着以上海为核心引擎的长三角地区的巨大竞争压力。
面对此一挑战,需要加强东岸三个城市之间的产业政策、空间政策协调性,共同应对大变局。也即,相对成本洼地的惠州和东莞需要与深圳一起,准确判断产业技术升级方向,赌赢这一把,做大做强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的主导地位,避免在内循环的逻辑下,珠三角被长三角边缘化。
原文标题 : 金心异解开“深圳创新密码”27:惠州的跟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