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今年无“高管”
作者 | 云梦泽
编辑 | 周烨
万科这两年的日子不好过。
前不久,万科发布了一份净利润接近腰斩的2021成绩单。据年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4528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2亿元,同比下降45.7%。利润的下降主要源于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投资收益回落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对于这样的成绩,郁亮在业绩发布会上作了沉痛检讨,并宣布取消所有高管层级,全部下放前线的决定。
除此之外,万科在职的8位董事、监事、高管均较大幅度降薪,甚至在人员管理上也做起了“减法”。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自万科2021年宣布取消集团合伙人层级,高管下沉到前线后,万科2021年管理费用同比降低60.85%至11.84亿元。
在管理上“节约缩食”的万科,单单依靠下放高管到前线这样的手段,真能解忧吗?
在《致股东》中,郁亮将业绩下滑归结于管理模式离散度大,多元化业务投入成本高。
诚然,项目操盘能力的分化和部分城市投资失利暴露了万科当下管理模式的不足,而多元化新业务,包括物业、物流、冷链,长租公寓等对万科整体大盘的贡献依然不高,甚至还在拖累着整体的业绩表现。
当下,房地产行业大环境在经历了寒冬后,新一轮洗牌还在继续,据《保利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报告,2022年偿债高峰来临,预期行业的出清和缩表将会延续和强化,以“三高”为代表的旧发展模式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而据年报披露,万科在整体融资环境趋紧的行业背景下,净负债率和融资成本稳定在行业较低水平,扣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优化至68.5%,三道红线满足绿档达标。
如今,没有了高管层级却承诺企稳回升的万科,真的能轻装上阵,发挥前线督战的最大效用,今年交出令股东满意的成绩单吗?
1、2022,万科无“高管 ”
“止跌企稳、稳中提升”,在业绩会上,万科沉重地定下了今年的八字方针。
同时,为了提升业绩,郁亮还宣布了万科取消所有高管层级,全部下沉到前线,就连董事局主席和总裁都要以身作则,领兵出征。
抛开董事局主席、总裁的头衔,郁亮目前还兼任了首席客户官,研究解决客户层面所反映的关键问题。万科总裁祝九胜也挂帅出征,兼任了长租公寓BU首席合伙人,承担长租公寓业务的经营管理责任。
万科董事会团队构成情况,图/万科官网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
一边走到前线倾听更多客户心声,另一边大刀阔斧在薪酬绩效上也开始了“瘦身”。
郁亮主动放弃了2021年度的全部奖金,据万科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郁亮领取的税前报酬仅为154.7万元,跟2020年的1247.3万相比,降薪幅度达到了近九成,此前两年薪酬均高达1200万元以上。
万科其他管理层也一同降薪,包括郁亮在内的在公司任职的8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合计获得税前报酬人民币3409.6万元,同比下降50.0%,合计降薪一半,约2400万元。
此外,管理层的董监高还需要把去年所有税后薪酬用来增持万科A股的股份,合计增值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
管理层自降薪资、放弃奖金,表露着万科高管下沉前线的决心。
此前在内部转型发展通气会上,万科新一轮架构调整及人事变动也在早有预兆地发生。
万科目前的七大前线区域战场上,北京战场由卢冰负责,东北战场由林曈主抓,华中战场有蔡平,南方战场依然是孙嘉这样的“封疆大吏”执掌,上海战场改弦更张换成了张海,而西南和西北战场则分别由李嵬和郭继勋负责。
此外,麦肯锡出身的刘肖在北方区域深耕多年后,带着前线的作战经验重回总部担任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而在新赛道破局的前线,曾执掌万科中西部区域的王海武也调任印力,在新领域开疆拓土。
精兵强将,轻装上阵,在业绩滑坡的时期,万科在部门人员上也开始做起了“减法”。
郁亮与员工座谈,图/万科集团招聘微信平台
据年报显示,万科上年末整体员工规模较上年增加43.97%至139494人,但房地产开发系统员工则减少了11.84%至17323人。
另外,从专业构成来看,管理类人员(财务、审计、法务、人力及高管)同比大幅下滑51.9%至2844人;专业技术人员(工程、设计、成本及采购)同比减少4.46%至7243人;市场营销人员则增加17.56%至7236人。
从人员成本来看,除部分项目部门需要“做减法”外,员工收入、福利、补贴等均需要重新调整,而首席客户官从此前的65位精简到14位,多出来的51位同事也被分解到了其他的职能部门。
高管挂帅出征,被战时氛围笼罩的万科,正在业绩障碍面前爬坡过坎,取消高管所有层级释放的信号,预示着万科正在下一手新棋,但这招新棋能否挽救万科,还有待观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