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服务业,刻不容缓!
【质量助推器】
谈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很多人的观点都是,我们差在了基础科研与硬核科技实力,甚至认为只是差距于此。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认知。
与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相比,我们差距最大且同样重要的,其实是服务业,是各种专业服务能力组成的软实力。
以因果而论,硬核科技只是果,但决定果的关键因素,却是包含了教育、科研服务在内的服务业。这种能力的欠缺,更是影响我国科技突围与制造升级的关键。
在科技与制造领域,中国虽然有诸如“卡脖子”等问题,但至少已经拥有了一批世界级企业。而在专业服务领域,以世界性业务网络与专业竞争力而论,中国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我们没有世界性的品牌行销或广告公关公司,没有世界性的法律事务所,没有世界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世界性的工业设计或科研服务公司,没有世界性的战略或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没有世界性的酒店或餐饮品牌,没有真正能打遍世界的金融服务企业。
教育,医疗,也同样差距明显……
如此的后果是什么?
是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品牌缺乏专业支持,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会缺胳膊少腿;
是早年的曹德旺,要和美国人打反倾销官司,却只能请美国人的律师事务所;
是华为希望成为世界性现代企业,得找美国lBM等做咨询;是华为走向世界,得找法律、会计、品牌等专业领域的外资服务公司帮忙;是它被美国打压,也依然只能找美国的专业服务企业去应诉或游说。
美国的科技、品牌,甚至文化能长期称霸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靠了这些专业服务的支撑。
没有斯坦福、麻省理工大学,没有华尔街,就没有今天的硅谷;没有品牌行销设计,管理运营赋能,甚至好莱坞的文化输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美国大品牌,以及美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攻城略地。
即便在狭义的技术、制造本身,这种软实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台积电算是全球最有技术含量,也最专注制造,并同时做到两个极致的成功标杆,但其创始人张忠谋在谈到台积电为什么能成功时,特别强调的却不是技术攻关和工厂制造,而是:
首先得益于找对了策略:将芯片产业分为设计与代工,找到了代工的蓝海;其次是卓越的团队和管理运营。在张忠谋看来,这些软实力才是台积电成功的根本。
换言之,没有软实力,就没有硬实力。而软实力,有的直接是服务业,有的成长于服务业的土壤。
【强国必由路】
对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服务业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就业。
在这方面,我们的一些认知也是落后于现实,更落后于发展需要。相当部分人至今认为,制造业才是中国解决就业的关键,若要保就业,就必须首先加强制造业。
不能说这是错的,但却不够正确。
首先,制造业早已不是中国就业的第一大渠道。据人社部数据,到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中,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分别为23.6%、28.7%、47.7%。即:服务业者最多,超过3.5亿人,比制造业多出近1.5亿人。
未来,服务业更将是就业的核心阵地,甚至是唯一有确定性高增长机会的大阵地。
无论正在加速推进的农业现代化,还是制造业升级,其核心都是以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减少人力。城镇化,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也都会进一步减少农业和工业生产者。
尤其是,中国若要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顺应数智经济潮流,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之路。这也意味着——
即便我们的制造业更强大,制造业可提供的就业,也不会更多,甚至会更少。
这些年到过工厂的朋友,也都应该有个共同感受:越先进的制造业,需要的人越少。
这些因素叠加的残酷现实就是,制造业的就业不是我们想保就能保得住的。中国的新增就业,几乎只能向服务业找出口。
靠服务业新增就业,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成功关键。以美国为例,其服务业的就业到1990年代就已超过70%的比重,如今更已接近80%。包括德国,其服务业就业,也已达到超过70%的比重,比我们多出超过20多个百分点。
服务的重点是人,中国拥有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的人口规模,就更要靠服务扩大就业,靠服务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靠服务拉动经济。
而且,可以说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打好了有利于创新扩大服务的基础设施,那就是很多人不满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冲击了一些行业,但也通过连接扩大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联系,将传统模式下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发展消费和服务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与空间。
可以与任何地方的人连接并一起工作,也可以购买任何地方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现。因网、因服务而生的2亿灵活就业者及自由职业者,已是最好的证明。
服务业已经无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了,所以提出制造业回归;制造业已经无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了,所以必须加强服务业,这也是中美两国经济竞争格局发展演变的必然。
中国正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从价值链的低中端向高处攀升,这势必会冲击美国诸如苹果这样,依靠强大软实力通吃全球各国的企业,进而削弱其服务型经济成长力。
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美国制造业回归是被逼的,是防御的。他们努力打压中国,但也正在做最坏打算:一旦中国与之分食全球市场大蛋糕,他们还有制造业来捍卫根本利益。
中国也可以说是被逼的。否则,就无法掌握更高价值,就只能永远做打工人:消耗最多的资源,干最累的活,却无法拉动消费,继续扩容经济发展,进而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
所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要摆脱打工人窘境,提升整个经济与生活水平,这才是更大的棋局。实现这个目标,绝不只是某几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是要大家一起往上冲,往上打!如果眼里只有科技制造的高质量,最终也不会有科技制造的高质量。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服务业。
事实上,党和政府也一直在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最高领导人即曾明确指出: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
所以,我们实在不该偏待与歧视服务业了。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应该包括拥有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和制造,也应该包括——
让中国的专业服务,中国的体育,中国影视也被世界需要和拥趸;让中国的快递小哥、餐厅服务员、出租车司机,都能真正有自信、有尊严地工作并过上美好生活。
而当下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服务业,尤其广大中小业者,已经到了最危险时刻。
怎么活下去,已经不只是他们努力奋斗就能解决的问题。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拯救服务业,刻不容缓!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