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2年中船系发展研究报告

2022-11-18 14:11
资产信息网
关注

3.6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1)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业务涵盖船舶建造、修船、海洋工程、动力业务、机电设备等,在业务规模、产品品牌、产 品结构、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船舶等主要产品有散货船、油船、超大型矿砂船、海工船 FPSO、海工平台、柴油机。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造船总量、造机产量常年位居全 国第一,是国内造船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公司在造船、低速柴油机和修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 模优势,造船业务总量、造机业务总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外高桥造船自2005年起造船总量和经济效益连续八年稳居国内造船企业首位。

(2)中船防务

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 技应用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

中船防务主要产品包括以军用舰船、海警装备、公务船等为代表的防务装备产品,以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海洋工程平台、 风电安装平台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产品,以及能源装备、高端钢结构、工程机械、环保装备、工业 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船海应用业务产品。

(3)中国海防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类产品、压载水电源的研 制生产以及为相关电子设备提供试验检测服务。其主要产品包括特装电子产品、智能装备产品、特 装电源和环保设备。子公司长城电子主要从事水声信息传输装备和各类电控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具体产品包括各类军民用水声信息传输装备、水下武器系统专项设备等军品领域产品。

(4)中国动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多维度的高端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 成、销售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燃气轮机集成产品、汽轮机组及余热锅炉、高性能铅酸动力 电池、车用起动电池、电力推进系统集成及配套设备、专用电力系统集成及配套设备、柴油机动力 产品、民用核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热气机动力产品等。

3.7 全球重要竞争者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全球前十大造船集团依次为现代重工集团(4家船厂)、中国船舶集团(20家船厂)、三星重工(1家船厂)、大宇造船(1家船厂)、扬子江船业集团(3家船厂)、中远海运重工集团(6家船厂)、Fincantieri集团(8家船厂)、今治造船(11家船厂)、招商工业集团(6家船厂)以及Meyer Neptun(2家船厂)。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

(1)大宇造船: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是一家主要从事造船和海洋工业业务的韩国公司。该公司通过三个部门经营业务。商用船业务部门建造包括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Cs)、液化石油气运输船(LPGCs)、油轮和集装箱船在内的船舶。海上和特种船业务部门制造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固定平台和钻井平台等海上产品,以及潜艇、驱逐舰、救援船和保安船等特种船舶。其他业务部门提供海上货运服务、计算机集成咨询和系统构建服务等。

(2)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是一家从事船舶和平台的制造和分销业务的韩国公司。该公司通过两个部门经营业务。船舶部门主要从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油轮、集装箱船、钻井船和破冰船、浮式、生产、储油和卸油(FPSO)船等的设计和开发。土木工程部门从事住宅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工程和建设业务。该公司的产品销往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3)三井造船:Mitsui E&S Holdings Co Ltd主要从事造船业务。该公司有四个业务部门。船舶部门从事各种船舶的设计、制造、销售、维修和工程。海洋开发部门从事浮动海洋油气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和租赁。机械部门从事船用柴油机、工业机械和港口相关结构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工程部门从事发电设施及其他设施的设计、运营、工程、销售、维修和管理。该公司还从事提供信息、通讯和销售服务。

第四章 未来展望

OECD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克拉克森公司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和航运市场增速将有所回落,支撑造船需求增长的动力减弱。我国主要船企手持订单饱满,船位安排紧张,未来将减缓接单节奏。

从供需两端看,2022年我国船舶市场将从大幅反弹期进入平稳发展期。而从长期看,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面临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造船强国的重大任务,必须从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全面开放、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明确发展路径,助力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 1 ) 深入推进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

创新技术与装备是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技术是工业发展的原动力,装备是技术的应用载体,创新的目的不是执着于垄断领先优势,而是要为技术和装备能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加务实实现更大经济化发展构建畅通的路径。

2021年3月,《纲要》正式发布,为中国船舶工业下阶段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强调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要加快在绿色化、智能化领域布局,巩固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支持深海和极地探测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推进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 ( LNG ) 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纲要》发布后,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已加快研究制订有关专项规划,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广东、山东、江苏、福建等海洋大省纷纷出台“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船舶工业作为海洋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大力支持。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除传统的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外,还有如浙江舟山、广西北部湾、南海三亚及周边等一批区位优势显著、发展定位鲜明的区域性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将实现更大发展。

( 2 ) 加强船舶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绿色环保、去碳化发展已经成为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入推进工业、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给中国船舶工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内船舶工业要同时关注船舶建造和船舶使用两个环节。在船舶建造环节,选用环保型材料涂料,使用自动化信息化建造设备,加强“精细化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建造时间,以减少船舶建造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船舶使用环节,目前世界主要船舶动力企业正在加快使用LNG、氨气、甲醇、氢气、电力等零碳或低碳燃料的船舶主机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明显降低船舶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智能船舶、无人船舶的研发应用将减少船员在船时间和船舶事故 ( 如泄漏等 ) 发生,也有助于减少船舶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 3 ) 提高全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

中国船舶工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不仅要利用国内外两方面优势,提升“引进消化吸收”效率效益,更要立足自身的技术装备创新发展,敢于向国际业界输出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治理方案,率先布局前沿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提升国内船舶工业产业链全方位、高水平供给能力,在船舶关键配套设备、船舶材料等方面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技术升级革新的关键点和动力源,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装备结构标准、海事前沿科技、市场竞争秩序、国际规则规范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建立船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国际产业联盟,扩大国际利益契合点,发挥中国作用打造国际合作发展优势基础。

此外,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加快在环保方面的立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船舶工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船舶工业需加快推动落实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绿色船舶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风向标,切实发挥造船大国的责任作用。

( 4 ) 支持特色中小船舶工业企业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中,有大量中小企业覆盖船舶修造、配套设备、设计研发等领域,且不少企业具备很强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中小企业是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不仅能补充和丰富船舶工业产业链,而且有助于稳定整个船舶产业的生态环境。发展好专业化、差异化的中小企业,对中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结合船舶工业发展大势和不同地域产业布局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现有中小企业进行产能整合和优化集中,坚决淘汰落后的、不合规的生产能力,支持培养特色企业,深挖优势领域,助力升级发展。

要鼓励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深入创新,立足现有优势领域不断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系列产品、拓展产品谱系,把中小企业发展成为船舶工业中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与周边大型企业、跨国企业形成互补。

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为企业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地方 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务实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5 ) 大力发展海事专业人才教育培养

“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海事专业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事产业发展水平。船舶工业是海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硬的专业人才。

要加快建立国内船舶行业高水平、标准化、大范围的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实行对不同工种、不同职层的分类教育培养,加强船舶修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与船舶工业相关的航运、港口等其他海事产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联动效应。

要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合作,完善包括人才培养开发和评价使用机制,为现有劳动力的再教育、再培训创造条件,持续提升现有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执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国际化水平。

要学习国外海事人才教育培养的优势做法,引进吸收被国际船舶工业界广泛认可的执业能力资质认证,提升国内教育培训水平并使之符合国际标准,逐步领先国际标准,全面提高我国海事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Cover Photo by Torsten Dederichs on Unsplash

       原文标题 : 2022年中船系发展研究报告

<上一页  1  2  3  4  5  6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海洋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