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欧阳明高:绿氢产业,为何能成为“出口新三样”之外第四增长极?

2023-09-14 18:13
赶碳号
关注

03

破解储氢难题,成为产业链关键

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展会;赶碳号摄

第三部分,介绍绿氢的储运和加注问题。

前面讲了一是发电,二是制氢,还有一块很复杂的是制-储-运-加的中间过程。储,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有气态、液态、固态,最近比较火的是固态储氢。固态又有很多种,而液态比方说液氢、甲醇、甲酸、甲苯。我们这里也有很多,比如有机储氢等等,这些我们都做过研究,也都做过跟踪。

关键还是在于成本,就是平准化储氢成本,也就是全生命周期总投入和储氢循环的总量来算成本,这些都可以算出来。固态储氢,目前还是自研阶段,成本还没有办法计算。到目前为止,储氢技术很多,但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颠覆性的理想储氢技术。

当然技术创新我们值得鼓励、值得示范、值得对比,现在从三个角度来看,固态、气态、液态,总体来看,如果用气态,目前的成本最低还是高压容器,未来最低的是制氢容器盐穴(大规模、百万吨级)。

液氢,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低成本的,固态目前还没有。液态目前最好的是氨,因为氨的储氢量很大,一个立方米可以储120公斤氢。液氢液化也就是50公斤,但是氨储氢比它要高1倍,重量可以达到17、18公斤。我们的氢瓶现在都是4%、5%,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储运,将来都是氨。而且氨的基础设施是齐备的。所以从目前看,承压溶剂氨是最好的。这是关于存储。

我们还有车载存储。车上的存储目前都是35MP氢瓶,大家选的都是这个。这个仍然是主流技术,中期看不太可能突破。下一步是提高压力,目前70兆帕氢瓶还非常贵,储1公斤氢需要6000元~7000元块钱,太贵了。我们必须要材料国产化,关键是高强度碳纤维。所以,车上肯定还是这条路径。这条路径还有很大的改进潜力。

从氢能运输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原料氢11块钱,用拖车如果是20兆帕,100公里也要10块钱。我们在加氢站自己的费用又要10块钱,所以原料加10块钱,到最终加到车上,还是30块钱,所以目前的储运压力必须提高。

如果提高到50兆帕,单车运氢可接近1吨。所以,等这个提升以后,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目前短距离还是这个方式。当然,如果想取代这个,难度还是蛮大的。这就是我们认为最好的,到28块钱,用50兆帕(500个大气压)可以到28块钱,同样是11块钱的原料成本。

如果我们长距离1000公里输出,现在量比较小的时候,输电更加划算。因为超高压输电,1000公里的成本8分钱/度电,还是有优势的。长距离、大规模输氢将来肯定是管道,这个毫无疑问。以上是运输。

如果我们大范围看,国际的船运大规模现在都是氨或者甲醇。如果我们要出口,肯定是氨和甲醇。如果我们是长距离在国内运输,将来肯定是管道。所以,现在内蒙古也准备建设区域管道。像我们陕西榆林这种有大规模制氢、储氢的基地,将来肯定要向全国供氢,就由现在的供应煤,变成将来供应氢。这个规模应该是百万吨甚至千万吨量级。因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大概差不多1亿吨以上绿氢。这就是我们氢的运输。

04

氢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支撑

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展会;赶碳号摄

第四部分,说一下氢系统的集成和氢储能。

刚才都说是各个单向技术,我们最后需要把所有的技术集成起来变成系统。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氢能大系统集成的技术挑战就是产业链、多环节、多元化。我们从可再生能源到最后的应用,包括化工,我们煤化工很多,大量需要氢的。如果氢加入进去,我们就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去降低煤的用量,成本上也可以降低的。

另外,氢动力发电,交通这些都是,我们这儿(陕西榆林)都有。我们的化工大规模,我们的电力也是大规模,我们也可以用氨发电,我们的煤电厂也可以把氢放进去掺烧。

另外,我们的氢交通这儿有大量的10万辆重卡,我们这儿的场景很好。我们的风光也很好,中间有电网、制氢、转化、储存、运输、管储,每一个环节都是多元化的。

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跟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完全不一样。动力电池只要把电池做好了,都是这个东西,电池到处用,都是同一个电池。储能现在都是电池,95%都是电池,跟车上用的电池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是,氢不一样,氢的环节太多了。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怎么选?我们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的解决方案。那我们的出路就是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国情决定路线,场景定义产品。所以,我们都要做专门的方案。

下面说几个基层的关键问题,比如说现在一个电解槽每小时1500方,最大也就2000方。但是,我们现在大的制氢公司往往都要50个、100个电解槽(1000方),这100个怎么集成,全世界都没干过。

那么,这里头我们有控制问题、安全问题、化工问题等一堆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因为没有先例。比如说现在做仿真平台,多槽混联,有实验的、有构型方面、还有控制运行策略的,碱性电解槽的动态特性不太好,一个槽不太好,100个槽在一块儿就好了,因为可以多槽进行控制,可以解决动态问题。

另外,氢安全。

做氢能产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问题。这是我们冬奥会的火炬,这个火炬是氢能的火炬,安全装置就是我的团队提供的。这就是我们安全的一次尝试。冬奥会上我们有多少个呢?有11个制氢基地,1200辆车,30多个加氢站,还有200辆运氢车在路上跑,所以当时我们压力非常大。为了氢安全我们下了非常大的力气,因为要万无一失。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我们为此也开发了整个监控系统,总的来看我们是非常成功的,这是第二个关键技术。

第三个就是氢储能。所谓氢储能就是光伏风电在气候很好的时候,电产生多了,电网受不了的时候制成氢储存起来,当电网电不够的时候,我们再发电发回去,形成动力循环。

其实跟我们的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储能是很像的。相比之下,氢储能会是今后的主流储能方式,因为它储能的规模周期都是压缩空气和抽水蓄能无法相比的,因为我们的抽水蓄能受限于扩容量,氢可以储百万吨、千万吨都没有问题。榆林我们认为有千万吨储氢的潜力,电是不可能的,电池就更不行了,储一万度电都不得了,但这是储几千万度电。另外周期可以储一年,储多久都没有事,放电周期可以很长。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东部搞氢储能,比方分布式氢储能,就是用燃料电池发电,集中式氢储能还是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因为功率太大是百万千瓦级的,就像我们这边的发电厂。所以氢储能是除了氢动力和氢原料,用于化工和钢铁之外的最大用途,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支撑的支柱。

比方说氢储能,就是把氢能全链条集成,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这是最复杂的。首先我们全链条无污染,另外我们的瓶颈就在制氢系统的成本,发电的成本,比如分布式和燃料电池发电成本,锅炉掺烧是集中式,如果本身的转化效率低,比方百分之三四十,但如果把废热利用起来,80%几是可以的,做到90%都可以,这比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的转化效率都要高。

对于发电的选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我们有燃料电池、氢燃气能机,也有掺烧的锅炉。现在日本主要搞掺氨的锅炉。因为日本自己没有氢,都是从海上运来的。运来的时候,就是氨,所以继续用氨。我们如果在这儿搞,就没有必要变成氨了。你能直接用,为什么要变呢?我们现在一般主张在国内的风电光伏基地旁边有很多调峰煤电厂,完全可以用掺氢燃烧的方式发电。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煤电厂有12亿千瓦,主体的能源现在60%多的发电,都是煤发电。未来要降到10%以内,怎么解决?不是把这些电厂拆掉,而是把燃料改变,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现在煤电厂都在搞灵活型改造,到低负荷的时候,煤燃烧是不稳定的。通过掺氢,因为氢的燃料特性非常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正在做一个示范。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计算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在风光多的时候制成氢,图中红色的锅炉还是没发电,我们掺进去20%氢,二氧化碳降低40%。我知道现在我们的煤电基地都有一个碳排放强度的问题,这是很好的。

而且,我们能量形成了季节性转移。高的时候,我们在储氢,低的时候我们在放氢,季节性转移,也非常好。因为国际上有一个共识,未来10%的可再生能源要通过长时储能解决,主体就要氢储能。10%是多少呢?到2060年,中国需要1.5万亿度电的长时储能。我们中国现在是8、9万亿度,2060年大概是17万度电。我们为了制氢,制1亿吨氢,还要2、3万亿度电,这中间1.5万亿的长时储能,这就是长时储能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

我们算过电化学储能最大规模也就是200亿度电,靠什么主体呢?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车上就可以储200亿度电,所以这是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估计在未来煤发电慢慢减少,绿氢掺氢会上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