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C2M行为!

2021-01-14 17:09
当下科技
关注

文/当下君

想写一篇关于C2M的文章很久了,但苦于没有好的素材和角度,直到最近做了一些新的调查。

C2M其实并不神秘,在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其实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都是C2M行为。

比如,你可以让街边的小贩给你选择鸡蛋灌饼里是放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你也可以让画糖画的师傅给你画一条龙还是一个可以用竹签拎起来的花篮……但除了这些生活中的凤毛麟角,当下的我们,其实无法改变我们消费的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标品的事实,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本身也是流水线的终末环节。

也许正是如此,“定制”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手工加工的劳斯莱斯、或者名匠铭文的刀具,人们似乎更加相信,同类制造的物件比机器生产的更有灵性也更可靠……但这注定属于极少数人。

直到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登峰造极之后,我们才发现,重拾C2M并不仅仅是情怀使然,而是建立在强大技术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消费方式的进一步跃迁,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生产制造和商业新形态,也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方向。

1

消费趋势的水晶球

2020年是不平凡的,在全球经济走在衰退边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却走出了一波复苏行情,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有效的疫情阻断,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新基建框架下,数字经济为宏观经济的增长复苏提供了新的动能。

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把电商零售从占社会零售总额的不到4%提升到了25.4%,创造了世界级的增长奇迹。数字经济贡献了GDP的30%以上,去年前9个月,线上零售额突破了8万亿,数字化经济整体的体量超过40万亿,在极其特殊的背景下,年增速依然超过15%。

但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是,平台型电商的增长逐渐进入瓶颈期。

这是因为,从宏观数据来看,推动电商粗放式增长的洪荒之力正在消失——这个国家的名义GDP已经达到15万亿美金,在网手机超过16亿部,互联网人口超过10亿以上,如果从增量的角度来看,增长速度放缓已经是必然的事实。

回不去了,只能向前。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电商们兵分两路,一路向C2M要增量,试图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进行“微创新”抓住消费升级的红利,另一路向下沉市场要增量,试图开发新的、尚未成熟的市场空间。

但笔者认为,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数字洞察的定制化产品,和为企业、平台探索新的增长空间,就如同硬币的ab面,它们天然共存,也必然共存。

长期以来,不管一个企业花多少钱做消费者调查、用户画像、市场反馈研究,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即企业的新品设计、制造、营销链条是断裂的,对品牌或者商品的认知和打造,发生在销售端之外,而购买行为却需要消费者自行发起、寻找、完成。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种草(营销)和拔草(消费)是天然分裂的。

但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大概在20年前,彼岸的谷歌和中国的百度开始推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竞价排名,即根据消费者的真实意图(搜索关键词)来猜测其需求,并借机推荐类似商品和服务。

20年之后,互联网上的原著民用海量数据勾勒自己的生活全貌,像京东这样的平台已经积累了天量的消费数据和消费行为信息,这些数据将成为最好的燃料,驱动大数据和AI发挥作用,提供前人无法想象的、精准的消费洞察,再结合智能制造和弹性供应链,就能生产出靶点更为精准的商品,并极大的避免浪费。

我用三个短语来概括新的数据基石上的C2M,那就是:

1.需求即表达,你的需求会真实表达你的消费意愿;

2.内容即营销,电商将提供的不只是流量,而是帮助品牌商将消费者对新商品的心智认知过程在线完成;

3.种草即拔草,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消费的打通,让营销与消费一站式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绝不意味C2M将是少数人享受的体验,而将是电商的标配,未来,没有经过数字洞察的消费品,将不会走上生产线。

当然,一直以来,“伪C2M”都存在,它们要么打着“高端定制”的名义却收取消费者的智商税;要么用拉长供货时间的低效率方式提供逼仄的有限选择,这都不是“好的”C2M应该有的姿态。

我相信,未来C2M将是一种普惠式的体验—-在正在发生的当下,我们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就拿京东单一平台来说——今聚鲜品牌的整切静腌1500g/10片进口厚切雪花牛排在京东超市卖出50万份,可以装满12架运-20大型运输机;蒙牛特仑苏(京东C2M礼盒装)共卖出673万箱纯牛奶,相当于400艘航母的排水量……也许这些只是不起眼的日常生活用品,但正因其贴近生活、精准满足消费者“微需求”,因此在上线就“突然”卖爆了。

在更深入的调查后,我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并总结为:好的C2M,是消费趋势的水晶球,是生活方式的示波器,是情感关切的温度计。

水晶球的原理,我们已经揭示的很清晰,那么后两者呢?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