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豪华汽车,能否扭转颓势?
更年轻、女性客户更多意味着“个性化”的需求更高 在中国,宾利、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的车主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远低于全球;并且,女性车主比例为全球最高
不造车的三年,余承东有没有“意难平”
作者 | 章涟漪 编辑 | 邱锴俊 最近,余承东没有更新微博,但更新了“认证”。他的个人账号的微博认证已经更新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取消了华为终端BG CEO的认证
“车机跑分”潮流兴起:嘲笑手机、理解手机、成为手机
别沉迷于排行榜。 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安兔兔一条“想看哪台车跑分”的微博,开启了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在此之前,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对车机系统的性能感知主要取决于主观感受和芯片的知名程度
高阶智驾渐成车企主流,决赛之年谁能率先突围?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产品开始探索更多与大模型结合的场景,而在汽车行业中有关“智能化”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尤其是在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现场,行业大热话题小米汽车,打开了行业、消费者对整车智能化的想象空间
苹果想要复活汽车项目,靠“偷师华为”和“借力新势力”还不够
库克还在挣扎。 今年2月,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报道称,历时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苹果汽车项目宣告放弃。这则报道引发了汽车行业地震,小米汽车CEO雷军在微博和小米SU7发布会上多次表示,对苹果放弃造车感到震惊,李想、 马斯克等车圈大佬也发集体发文感慨
被严重错杀了,已经触底了,有望成为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全球龙头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18篇原创文章,点击上方『新能源正前方』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新能源正前方》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汽车安全的致命陷阱,电动智能汽车是危险漏洞还是安全保障?
汽车安全究竟在什么时候被放弃了? “安全是一辆汽车最大的豪华”,比亚迪将汽车安全拉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而这原本应该是一辆汽车的基础,不应该拿出来大说特说,可见汽车安全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没有激光雷达,超过90km/h的AEB,很难实现刹停?
一台问界M7的碰撞,撞出了人们对AEB功能的一些思考。 最开始,部分消费者在经过品牌、销售人员宣传之后,对AEB的概念逐渐形成了一个不那么全面的认知,比如开车过程中前方出现了障碍物,即使驾驶员没踩刹车,AEB也会帮助驾驶员完成刹车动作
丰田和福特,两大合资“越野老炮”正式国产,自主品牌扛得住吗?
硬派SUV市场的话语权渐渐向中国品牌倾斜,合资硬派SUV的品牌加成渐渐弱化。不过,最近就有两款“鼻祖级”的硬派越野SUV,在北京车展上正式上市
百度能喝到FSD入华的几口汤?
高德和腾讯要紧张了。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编辑丨伊页 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迎来关键阶段,这条鲶鱼已经开始搅动整个行业的风云。 据财联社援引彭博消息,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计划基于百度提供的车道级导航和地图数据,部署其FSD自动驾驶服务
网红大佬的面子,高阶智驾的里子
相关阅读:2023北京车展 《没有争奇斗艳的车模,只有往死里卷的智能汽车》 文|刘俊宏 李想、李斌绑定“车圈新顶流”雷军互相抬轿子,红衣大叔周鸿祎高情商点评各家汽车新品...... 为了流量,今年车企大佬们比任何时候都努力“营业”
2024北京车展有感:在高阶智驾爆发前泼点冷水
作者 | 褚万博 编辑 | 章涟漪 2024北京国际车展,为期两天的媒体日结束,于笔者而言,这届北京车展也进入到了收尾阶段。两天时间,前所未有的热闹,比如雷军所到之处,流量被拥簇的人群具象化,
被“围堵”的小米SU7和自大的雷军
凭借着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和雷军的个人号召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小米汽车可以说做到了出道即巅峰。小米SU7自今年3月底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从4月前两周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汽车这个造车新势力的后来者,都成功跻身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销量前10名,大有赶超小鹏和蔚来的势头
如果马斯克来做激光雷达,可能就是这种思路
作者 |苗岭 编辑 |德新 关于激光雷达,业界最激烈的反对意见来自马斯克。早在5年前,马斯克就发表了他那个著名的观点,「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靠LiDAR搞自动驾驶早晚完蛋)
辟谣只是第一步,飞凡汽车要凭实力突围
导语 Introduction 出发之前得先明白路要怎么走,这很重要。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段永琪 年后,包括高合汽车、威马汽车在内的一批新势力车企即将走向生命终结,引发市场上的强烈反响
抱华为大腿,广汽为什么?
广汽和华为即将达成重磅合作,有消息称将在北京车展官宣,合作品牌大概率是广汽传祺,广汽也经不住华为的诱惑了? 早在今年2月份,广汽传祺第一款搭载华为车机系统的传祺M8宗师先锋版车型,就已经上市了
智能座舱体验提升探索:2023年用户投诉及心态研究
当前,多屏智能座舱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标配,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渗透率接近60%,今年有望超过70%。增量方面,2023年全年30万元以下市场搭载率提升明显,特别是10万-20万元市场。这意味着,继中高端市场率先普及,如今智能座舱正呈现明显配置下探趋势
资讯订阅
-
凌科加密芯片LKT4304在充电桩上的应用
2025-04-11
-
2025年便携式车载制氧机市场分析
2025-04-10
-
LKT对比认证方案说明
2025-03-13
-
LCS2110R-S单总线协议说明
2025-03-11
-
加密芯片LKT4110U如何捍卫产品的安全,速来了解!
2025-02-14
-
ATSHA204A国产替代加密芯片LCSHA204
2025-02-11